thumbnail image

 

  • 光織屋
  • 關於我們
  • 工法精神
  • 家飾空間
  • 作品介紹
  • 展覽
  • 工作坊
  • …  
    • 光織屋
    • 關於我們
    • 工法精神
    • 家飾空間
    • 作品介紹
    • 展覽
    • 工作坊
  •  
    • 繁體中文
    • English
  •  
    •  

      • 光織屋
      • 關於我們
      • 工法精神
      • 家飾空間
      • 作品介紹
      • 展覽
      • 工作坊
      • …  
        • 光織屋
        • 關於我們
        • 工法精神
        • 家飾空間
        • 作品介紹
        • 展覽
        • 工作坊
      •  
        • 繁體中文
        • English
    •  
        •  

          在太平洋左岸的台11線上 一處手工打造的透明敞開空間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光織屋融入在山海天之間,讓人看見創作者和自然環境共生的生活理念。
          這裡是藝術創作者陳淑燕,與噶瑪蘭族的工藝家杜瓦克˙都耀,
          兩人共同的創作空間,希望用以延續部落古老工藝,和推廣台灣在地自然纖維創作的基地。
           
           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Paterongan 巴特虹岸 織光人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喜愛大自然及原住民文化而來到花蓮東海岸的藝術家陳淑燕,和噶瑪蘭族的工藝家杜瓦克·都耀,在新社部落深耕多年,為保留珍貴的手藝也連結內在和自然的對話,積極投入在地素材與手藝的研發創作而成立光織屋(巴特虹岸)。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結合部落工藝師持續將具有原質精神的Sanku竹藤編魚筌、樹皮布、草木染、手造紙等古老手藝和在地素材,保留材料的處理與技術傳承,創新運用為簡樸溫暖的當代藝術創作、生活燈藝與空間環境裝置。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光織屋融入在山海天之間,讓人看見創作者和自然環境共生的生活理念。這裡是藝術創作者陳淑燕,與噶瑪蘭族的工藝家杜瓦克˙都耀,兩人共同的創作空間,希望用以延續部落古老工藝,和推廣台灣在地自然纖維創作的基地。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Paterongan 巴特虹岸

          是噶瑪蘭族語:船停泊靠岸、萬物休養生息之意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光織屋用美好的心、靈巧雙手和身體勞動來營造神聖的心靈空間,使用在地原始素材和古老的技術,回歸人與土地最初的約定和親密關係,編造簡樸而溫暖的當代美學,呼喚每個人內在靈魂安居的所在!

           

        • 陳淑燕 Chen Shu yen

          纖維藝術創作者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2005年即來到花蓮東海岸,投入部落文化的纖維藝術創作者陳淑燕,喜好原始自然素材和古老工藝的心靈創作,作品常探索人的內在生命與與環境、原始自然的關係,擅長運用樹皮布、立體手工造紙、植物染色、植物纖維及複合媒材,創作立體造型與環境空間裝置。

          杜瓦克·都耀 Tuwak·Tuyaw

          部落竹籐編工藝家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同時擁有阿美族與噶瑪蘭族血統的杜瓦克•都耀,2008年起投入新社部落竹藤編的工藝傳承與創作,創作靈感源自於噶瑪蘭人緊鄰海洋、河流生活的漁獵文化傳統。擅長將烏葉竹、刺竹、黃藤等所製作出的Sanku魚筌,製作成各式生活空間作品和裝置藝術。

        PateRongan © 2021

          所有文章
          ×
          Cookie的使用
          我們使用cookies來確保流暢的瀏覽體驗。若繼續,我們會認爲你接受使用cookies。
          了解更多